"你父亲。。。"他试探性地问道。
沈昭的眼神骤然变冷:"不该问的别问。"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在陆沉舟头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触及了一个危险的禁区。在中国,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明白。"他低下头,声音恢复了臣子般的恭顺,"我这就去平仓。"
当日下午收盘时,327国债期货合约报收于156。3元,较前一日上涨近12元。沈昭团队的浮盈已经超过200万。
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阿毛三人兴奋得语无伦次,计划着如何花这笔"天文数字"。只有陆沉舟沉默地站在窗边,看着沈昭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明天开盘还会冲高。"沈昭头也不抬地说,"但波动会加剧,空头不会轻易认输。我们要在158-160区间逐步平仓,不要贪心。"
陆沉舟点点头,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沈昭合上笔记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名字我已经想好了——昭明资本。"
"投资公司?"陆沉舟一怔,"需要多少注册资本?"
"初期500万足够。"沈昭轻描淡写地说,"这笔钱明天就能到位。"
陆沉舟倒吸一口冷气。500万!在1993年,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00年的工资!而沈昭说起这个数字时,就像在讨论明天的早餐吃什么一样随意。
"公司业务范围?"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专业的口吻问道。
"证券投资、企业并购、资产管理。。。"沈昭列举道,声音平静,"但真正的重点,是信息。"
"信息?"
"准确、及时、独家的信息。"沈昭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就像今天的保值贴补率。"
陆沉舟的心跳突然加速。他明白了沈昭的野心——她不仅要利用内幕信息获利,还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信息网络!这已经远超普通投资公司的范畴。。。
"需要我做什么?"他听见自己问道,声音有些发干。
"你负责搭建团队。"沈昭站起身,走到窗前,"找可靠的人,最好是像阿毛他们这样背景简单、无牵无挂的。记住,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陆沉舟点头记下。窗外的上海滩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这座城市的金融狂潮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已经站在了浪潮之巅。
"最后一个问题。"陆沉舟鼓起勇气问道,"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谁?"
沈昭转过身,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纤细的身影上,在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当然是沈家。"
##国债风云(下)
3月1日,上海和平饭店北楼。
沈昭站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拱形窗前,手指轻轻拨弄着窗帘流苏。窗外,黄浦江上货轮鸣笛,外滩的人流如蚁群般蠕动。三天前,327国债期货合约最终以161。8元的价格收盘,他们的账户总资产突破了500万大关。
"沈小姐,您要的茶。"
服务员小心翼翼地将骨瓷茶具放在雕花茶几上,眼角余光不断打量着这个穿着校服却包下整个贵宾厅的少女。和平饭店的服务员见惯了达官显贵,但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独自在此等人,还是头一遭。
"谢谢。"沈昭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腕表——下午3点15分,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
她走向茶几,从书包里取出三份文件。第一份是"昭明资本"的注册资料,注册资本500万,经营范围涵盖证券投资、企业咨询和资产管理;第二份是陆沉舟起草的团队架构方案;第三份则是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封口处盖着暗红色的火漆印。
"哒、哒、哒"
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随后是两声克制的敲门声。
"请进。"
门开了,进来的不是预想中的陆沉舟,而是一位约莫五十出头的男子。他穿着考究的深灰色中山装,鬓角微白,面容肃穆,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周叔。"沈昭站起身,语气中带着罕见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