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歙砚价格一般多少费用 > 第10章 女帝的科举经济策(第9页)

第10章 女帝的科举经济策(第9页)

&0t;朕今日立三条新规。&0t;女帝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清晰,&0t;其一,盐价永定二十文一斤;其二,粮价按《九章算术》均输法定价;其三&0t;她突然举起那枚八卦竹签,&0t;即日起,彻查终南山道观与各州往来!&0t;

人群爆出震天欢呼。徐延年却注意到,女帝说最后一条时,指尖微微颤。

老河工挤到台前,高举那只霉的粟米碗:&0t;陛下圣明!小老儿代景安渠三千户百姓叩谢天恩!&0t;

沈知白弯腰扶起老人,突然从腰间解下玉佩放入碗中:&0t;老丈,这玉够买三百石米。朕向你保证,从今往后,碗里不会再出现霉米。&0t;

徐延年眼眶热。他翻开密码本最后一页,那里有个被雨水晕开的符号,隐约像个&0t;白&0t;字——女帝的闺名。

&0t;徐大人!&0t;杜衡匆匆跑来,手里捧着个铁盒,&0t;在崔衍身上找到的!&0t;

徐延年打开铁盒,里面是张黄的地图,标注着终南山各道观的位置。地图边缘写着一行小字:&0t;白鹤归时,金阙当倾&0t;。

他猛然抬头,现女帝正望向终南山方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那里,才是这场博弈真正的风暴眼。

丹青为尺量天下

>邙山盐案尘埃落定,女帝却收到终南山道观进献的《山河社稷图》。

>徐延年看出图中暗藏各地粮仓水路,竟是比算盘更精妙的“经济舆图”。

>道观执事拂尘轻扫:“丹青误国?陛下,笔墨亦可定乾坤。”

>当紫宸殿挂满彩色“物价流云图”,长安稚童指着西市方向:“阿娘,那朵红云飘过,米价就跌啦!”

>沈知白蘸着朱砂批阅《平准十疏》,笔尖悬在“终南山田产清查”处。

>窗外骤雨初歇,一道虹霓恰落在奏折上,恍若当年她亲手绘制的道观祈福图。

---

邙山盐粮大案的尘埃尚未落定,紫宸殿内已弥漫着另一种紧张而充满生机的气息。缴获的密档堆积如山,空气中飘散着旧纸墨与潮湿泥土混合的味道。沈知白端坐御案之后,玄色常服衬得她眉目愈清冽,指尖正划过一份杜衡新呈上的《三省节流策》,朱笔在“裁撤冗余驿站”一项上悬而未决。

殿门无声开启,萧景琰的身影裹挟着清晨微凉的湿意步入殿中,手中捧着一只尺余长的紫檀木匣,匣身素雅,仅以银线勾勒出几缕流云纹样。

“陛下,终南山太清观遣人送来贺礼,恭贺邙山盐案得破,奸佞伏诛。”

沈知白抬眸,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涟漪。终南山,太清观。那是她曾经青灯黄卷、以为将终老于此的地方。她放下朱笔:“何物?”

萧景琰将木匣置于御案,小心开启。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卷色泽沉厚的绢帛。他缓缓展开,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河社稷图》徐徐呈现眼前。墨色浓淡相宜,勾勒出大唐疆域的山川河流、州府城池,笔力雄浑,气象万千。

“好一幅《山河社稷图》。”沈知白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指尖轻轻拂过绢帛上代表终南山的墨色峰峦。

“陛下,”一直侍立在侧,正整理盐铁密档的徐延年忽而上前一步,目光紧紧锁在那幅图上,“此图……似乎不止是丹青妙笔。”

沈知白侧看他:“哦?徐卿有何见解?”

徐延年指着图上代表洛阳的位置:“陛下请看,此处的墨点,大小、浓淡皆与别处不同。臣斗胆,可否取洛阳官仓的分布图对照?”

杜衡闻言,立刻从一旁成堆的文牍中抽出一卷地图展开。两图并置,殿内几人呼吸皆是一滞。绢帛图上那些看似随意的墨点,竟与洛阳城内几处大型官仓的位置分毫不差!再看代表长安之处,几道纤细如的淡青线条蜿蜒而过,正是景安渠、龙渠等维系长安漕运的水道!

“这不是寻常的《山河社稷图》!”徐延年眼中迸出灼热的光,“此乃‘经济舆图’!山川为骨,城池为节,而这墨点、线条、乃至色彩的浓淡疏密,皆暗藏粮储之丰歉、水路之通塞、商路之繁简!其精妙直观,远胜臣等案头堆积的枯燥数字!”

他手指顺着一条淡青水线移动:“陛下,您看这条线旁,有极细微的赭石点染,臣猜测,这是暗示此段水路近期或有淤塞之虞!而江南道这片区域,山色渲染得格外青翠丰润,是否预示今岁桑蚕丰熟,丝价将平?”

杜衡早已捧着他的檀木算盘凑过来,手指飞快地在算珠上推演,噼啪声清脆急促:“若以此图所标江东仓储位置及大小估算转运成本……竟比臣依据三年前旧档核算的节省两成有余!妙!太妙了!这丹青,竟比算盘更善‘说话’!”

沈知白凝视着这幅精妙绝伦的“经济舆图”,眸色深深。道观此举,是示好,是震慑,还是……提醒?她修长的手指缓缓抚过终南山那片熟悉的峰峦轮廓,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执笔描绘道观壁画时的墨香。

“宣太清观来人。”她的声音平静无波。

片刻,一位身着青灰道袍、头戴混元巾的中年执事步入殿中。他面容清癯,三缕长须飘洒胸前,手持一柄白玉拂尘,步履从容,气质冲淡,对着御座深深一揖:“贫道玄静,奉观主之命,恭贺陛下涤荡乾坤,澄清玉宇。此《山河社稷图》,乃观中前辈多年游历山川、体察民情所汇,今献于陛下,或可稍助陛下‘衡平天下’之志。”

他的目光扫过御案上堆积的账册算盘,又落在那幅徐徐展开的绢图上,拂尘柄端的白玉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道长,”沈知白开口,目光如电,“世人都道‘丹青误国’,耽于笔墨,荒废实务。道长以为如何?”

玄静执事微微一笑,拂尘轻扬,仿佛扫去无形的尘埃:“陛下明鉴。丹青误国,误在执笔者心无社稷,徒炫其技。然笔墨亦可定乾坤。上古河图洛书,岂非天地之大象?今以此图观之,山川之险易,物产之丰瘠,民力之聚散,皆可形诸笔墨,跃然纸上。陛下以算盘定米盐之数,以丹青察天下之势,一为术,一为道,道术相济,方为治国至理。所谓‘图穷而匕见’,此图所藏之‘匕’,非为伤人,实为助陛下洞悉民瘼,抚定四方。”他语声清朗,不卑不亢,目光坦然地迎上女帝的审视。

徐延年心中激荡,接口道:“陛下!玄静道长所言极是!臣观此图,如获至宝!若能将各地粮价、商税、漕运、工矿之实时变动,皆以不同色彩、符号标注其上,形成一幅动态的‘物价流云图’,悬于紫宸殿中,则天下经济命脉之起伏,尽在陛下眼底!何处‘流云’郁结(物价高涨),何处‘云开雾散’(物价平稳),一目了然!决策之,何止倍增?”

杜衡的算盘珠子拨得飞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可行!绝对可行!徐大人此议大善!譬如米价,以绿为平,黄为警,红为急;漕运通塞,以青线流畅为通,墨线凝滞为阻;商税丰歉,以金色光点为盛,灰点为衰……陛下,此图一成,臣这算盘便是图上的活算珠,指哪打哪!”

沈知白看着眼前这两位因“丹青”而神采飞扬的臣子,再看向那幅蕴含着山川灵韵与人间烟火气的《山河社稷图》,心中那道因终南山而起的复杂心绪,似乎被一种更宏大、更迫切的愿景冲淡了。她嘴角终于浮现一丝真切的笑意,如同冰河初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