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陈宇重生1988 > 第482章 听证会的博弈与破局(第1页)

第482章 听证会的博弈与破局(第1页)

1983年10月19日,春城商业局会议室的木质长椅上,陈宇轻轻摩挲着西装袖口的褶皱。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穿上整套中山装,笔挺的衣领蹭得脖颈发痒,却让他莫名生出几分庄重感。苏瑶坐在右侧,膝头放着厚厚的资料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刘峰则靠着后排墙壁,目光警惕地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

八点五十分,会议室门被推开。商业局王科长领着两名戴眼镜的干部走进来,身后跟着的竟是万隆商贸前员工张大海——那个曾在价格战期间多次举报浪潮百货“哄抬物价”的中年人。陈宇眼神一凛,与苏瑶交换了一个眼色:看来对方早有准备。

“今天的听证会,主要是调查浪潮百货与香港李氏集团合资事宜的合规性。”王科长清了清嗓子,目光落在陈宇身上,“先请陈宇同志介绍一下合作背景。”

陈宇站起身,声音平稳:“各位领导,浪潮百货作为本土零售企业,引进外资是为了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业规模。。。。。。”他翻开资料夹,“截至目前,我们已解决327名下岗工人就业,其中45岁以上职工占比达62%,这是劳动局的备案证明。”

话音未落,张大海突然举手:“我要举报!浪潮百货在与万隆竞争期间,曾低价倾销家电产品,导致多家本土商店倒闭!”他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这是当时的进货单,他们卖的熊猫牌电视比进价低二十块!”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苏瑶立刻起身:“根据《价格管理条例》,企业有权在自主定价范围内促销。我们当时的降价属于季节性清仓,且所有财务记录均可在税务局查证。”她转向王科长,“另外,万隆商贸倒闭前曾大量囤积次品商品,这点在工商局的处罚决定书里写得很清楚。”

王科长面露难色,正要说话,会议室门再次被推开。一位穿灰色夹克的中年人快步走进来,附在王科长耳边低语几句。陈宇认出此人是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李主任,心中顿时一松——这是他昨天通过政协委员牵线联系的“关键证人”。

“各位,我想补充一个情况。”李主任掏出一份文件,“春城正在制定《外资引进鼓励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支持本土企业与外资开展技术合作、管理合作’。浪潮百货的案例,恰好可以作为试点样本。”

张大海脸色一变,急忙插话:“可他们让外资控股,以后市场还不是被洋人垄断?”

“错了,我们保留60%控股权。”刘峰突然开口,声音如洪钟般在会议室回荡,“而且合资协议里写得清楚,所有商品采购优先本地企业。就说上个月,我们刚跟春城纺织厂签了五十万的布料订单!”他扬了扬手里的合同副本。

陈宇注意到,几位干部的表情明显缓和下来。他趁热打铁,从资料夹里取出一叠照片:“这是我们正在筹备的‘春城名优产品专区’,计划把本地糕点、刺绣、皮鞋集中展示。外资方承诺,未来会把这些产品推向香港市场。”

王科长拿起照片翻看,眉头逐渐舒展:“这个思路不错,既能引进外资,又能扶持本土产业。”他转向张大海,“你刚才说的低价倾销问题,需要进一步核查。但今天听证会的重点是合资合规性。。。。。。”

“等等,我还有证据!”张大海突然从包里掏出一盘磁带,“这是我偷偷录的,浪潮百货的陈老板跟港商谈判时说‘要让内地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这不是崇洋媚外是什么?”

会议室里气氛骤然紧张。苏瑶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你这是断章取义!当时陈宇是在说要通过竞争提升本土商业水平,完整录音我们可以提供!”

陈宇却伸手按住苏瑶,示意她坐下。他接过磁带,直视张大海的眼睛:“张先生,私自录音并传播属于侵犯隐私权,这点你清楚吧?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当庭播放,让大家听听完整内容。”

磁带转动的沙沙声中,陈宇的声音清晰传来:“。。。。。。所以我们坚持控股权,就是要让内地商业在合资中学会规则,而不是被资本裹挟。等浪潮开到一百家店时,咱们本土品牌也能跟着站起来。。。。。。”

张大海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王科长重重拍了下桌子:“这种断章取义的举报,以后不要再搞了!”他转向陈宇,语气缓和了许多,“小陈啊,合资是好事,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多向主管部门汇报。”

听证会结束时,窗外已飘起细密的秋雨。刘峰吐掉嘴里的草根,骂骂咧咧:“妈的,差点着了道。陈哥,你咋知道他会玩这手?”

“因为万隆背后的人不会轻易罢休。”陈宇望着商业局门口停着的黑色轿车,那是今早他看到的、与张大海同时出现的车辆,“不过现在他们该明白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苏瑶将资料夹抱在胸前,目光投向远处的浪潮百货大楼:“接下来就是等审批通过了吧?听说李氏集团的首批资金下周就能到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宇摇摇头,从兜里摸出烟盒,却发现只剩最后一支。他点燃香烟,任由烟雾模糊眼前的雨幕:“没那么简单。今天李主任提到的《外资引进鼓励办法》,其实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反对声音不少。”他弹了弹烟灰,“但我们有张王牌——”

“就业和本土产业链。”苏瑶接口道,眼中闪过一丝亮色,“只要我们能证明合资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能让本地企业赚到钱,上面就不会轻易否定。”

刘峰突然一拍大腿:“对了!陈哥,我表姐夫在郊区办了个皮鞋厂,最近正愁销路。要是咱们把他们的鞋放进‘名优专区’。。。。。。”

“这个思路好。”陈宇碾灭烟头,掏出笔记本迅速记录,“明天你带他来谈,条件可以放宽些,先把样板店做起来。苏瑶,你联系晚报的记者,就说我们要搞‘本土企业扶优计划’,让他们来采访。”

秋雨渐密,三人踩着湿漉漉的台阶走向停车场。陈宇的皮鞋踩过积水,溅起细碎的水花。他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句商战名言:真正的高手从不只在棋盘上落子,而是要学会让棋盘本身为你所用。现在的他,正在把政策、民意、资本都变成手中的棋子,而这场棋局的终局,将是属于浪潮百货的商业帝国。

当晚十点,陈宇在办公室接到林永年的电话。香港商人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惊讶:“陈先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化解了危机。我们集团决定,提前一周打款三百万港币。”

“谢谢林先生信任。”陈宇望着窗外雨中闪烁的霓虹灯,嘴角扬起一丝微笑,“不过我有个提议,第一笔资金能否先用于设立‘本土品牌扶持基金’?我们想做个示范项目,让春城的老字号们看看,外资也能帮本土企业走出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林永年的轻笑声:“陈先生果然有魄力。我会向董事会建议,把这个项目作为李氏在内地的社会责任案例来宣传。”

挂断电话,陈宇打开台灯,在台历上圈出下周一的日期——那是浪潮百货第二家分店开业的日子。雨水敲打玻璃的声音中,他提起笔,在工作日志的扉页写下:当资本与本土脉搏共振时,才是真正的商业破局之道。

下章预告:外资注入后,浪潮百货启动“千店计划”,却在选址时遭遇地头蛇阻挠;同时,苏瑶发现财务系统异常,一笔神秘资金流向成谜。。。。。。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