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陈宇重生1988 > 第481章 资本棋局的暗涌(第1页)

第481章 资本棋局的暗涌(第1页)

浪潮百货击退万隆商贸的次月,陈宇在办公室里揉着发酸的太阳穴,目光落在办公桌上摊开的财务报表上。销售额虽重回增长轨道,但此前为应对价格战垫付的货款和广告费用,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胸口。就在这时,刘峰推门而入,手里攥着一份加急电报。

“陈哥,香港来的!”刘峰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急切,“是之前跟咱们谈合资的李氏集团,他们派了代表明天到春城,说要谈新一轮合作。”

陈宇猛地坐直身子。半个月前,他曾通过广交会认识的港商牵线,与香港李氏集团有过初步接触。对方对浪潮百货的连锁化模式表现出兴趣,提出注资三百万港币换取30%股份。但那时陈宇正焦头烂额应付万隆商贸,便将此事暂时搁置。

“把苏瑶叫过来,咱们得连夜梳理谈判要点。”陈宇敲了敲桌面,目光灼灼,“这次会面可能是咱们打开资本市场的关键。”

深夜的会议室里,台灯将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苏瑶翻看着李氏集团的背景资料,指尖在“东南亚零售巨头”几个字上停留:“资料显示他们在新马泰有二十多家连锁超市,但近几年受本地财团挤压,正试图向内地扩张。陈宇,你真打算接受外资入股?”

陈宇转动着钢笔,沉吟道:“单纯靠咱们自己滚雪球,开到第五家分店就得三年。但有了港资背书,咱们能更快在沿海城市布局。不过。。。。。。”他突然放下笔,“得守住控股权,还要谈好管理层主导权。”

次日上午十点,春城国际酒店的会议室里,陈宇见到了李氏集团的首席代表——西装革履的林永年。这位操着粤语的中年人刚落座,便开门见山:“陈先生,我们集团对浪潮百货的估值是八百万港币,注资三百万占股37。5%,另外。。。。。。”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我们希望能派驻财务总监和运营顾问。”

空气瞬间凝固。刘峰的拳头在桌下攥得发白,苏瑶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陈宇的反应。陈宇却微微一笑,从文件夹中抽出一份文件:“林先生,这是我们刚做的资产评估报告。浪潮百货目前单店日均流水十五万元,按市盈率计算,估值应在一千二百万港币。”他顿了顿,“至于管理权,我们可以接受财务监督,但运营必须由本土团队主导。”

林永年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双方你来我往谈了三个小时,最终在股权比例上达成妥协:李氏注资三百万,占股30%,陈宇团队保留60%控股,剩余10%作为员工激励股。但在管理权条款上,林永年突然抛出重磅条件:“我们要求浪潮百货三年内必须完成上市,否则有权溢价回购股份。”

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1983年的内地,“上市”仍是个模糊的概念,陈宇只记得前世春城第一家上市公司要到五年后才诞生。但他知道,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李氏集团显然想通过资本杠杆快速复制浪潮模式。

“可以接受,但我们需要贵方提供上市辅导支持。”陈宇伸出手,与林永年握在一起。窗外的阳光穿过玻璃,在两份合资意向书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然而,就在签约前一晚,陈宇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电话那头是春城商业局的王科长,语气里带着隐晦的警示:“小陈啊,最近有人反映你们百货商店搞‘特殊经营’,外资入股的事。。。。。。要谨慎啊。”

放下电话,陈宇的脸色变得凝重。他立刻拨通了刘峰的电话:“你现在去查,最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半小时后,刘峰的回复让他瞳孔骤缩——万隆商贸倒闭前,曾向商业局递交过一份材料,指控浪潮百货“勾结外资意图垄断市场”。

“这帮人阴魂不散!”刘峰在电话里骂道,“要不要我找几个兄弟去查查幕后主使?”

“别冲动。”陈宇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阳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李氏集团,同时把咱们的合规性做扎实。你明天去工商局把所有审批文件复印三份,苏瑶负责整理顾客投诉记录,证明我们没有价格垄断。。。。。。”

凌晨两点,陈宇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空荡荡的街道。重生以来,他第一次感受到资本游戏的残酷——每一步都牵动着政策、利益和人性的博弈。他摸出抽屉里的笔记本,在“上市计划”旁写下一行小字:必须建立本土资本防火墙。

三天后,当林永年得知审批遇阻时,脸上闪过一丝不耐:“陈先生,我们集团的资金是有时效成本的。如果月底前拿不到批文。。。。。。”

“请给我们三天时间。”陈宇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春城发改委出具的‘重点零售企业扶持’函,我们已经协调商业局召开专项听证会。”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会议室墙上的锦旗,“而且,浪潮百货解决了三百名下岗工人就业,这在全市都是典型案例。”

林永年盯着那面写着“改革先锋”的锦旗,沉默片刻后突然笑了:“陈先生果然是聪明人。这样吧,我们可以先签署草签协议,待审批通过后再正式注资。”

当天下午,当陈宇在草签协议上签下名字时,苏瑶突然指着窗外:“你看!”只见浪潮百货门口,二十多位退休职工举着“支持国货商场”的横幅,正与两名记者交谈。刘峰不知何时站在他们身后,朝陈宇比了个“OK”的手势。

陈宇会心一笑。他知道,这是刘峰发动了曾经的工友群体,用最朴素的民意给商业局的听证会施加了无形压力。而更让他在意的是,当林永年看到这一幕时,眼中闪过的那丝惊讶——这或许能让外资方重新审视,这家内地企业背后隐藏的韧性。

夜幕降临时,陈宇独自来到百货商店顶楼。秋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得楼顶的“浪潮百货”霓虹灯牌轻轻晃动。他摸出打火机,点燃一支烟,看着火星在黑暗中明灭。手机突然震动,是苏瑶发来的消息:听证会时间定了,下周三上午九点。

陈宇掐灭烟头,在备忘录里写下:1983年10月19日,资本局与政策局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当浪潮百货的连锁招牌未来插遍大江南北时,今天埋下的每一颗棋子,都将在时代的棋盘上掀起惊涛骇浪。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