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满李纨没有拦着,还是不满李纨之前没告诉她。
黛玉听了。却也没有立刻回应。
虽不是说得极有道理,但若是要说服一个守孝的姑娘去参加什么群芳宴,这番话似乎依然稍显单薄。
可黛玉却又觉得。这滔滔不绝的柳夫人信心十足。
还有王子腾夫人。王子腾夫人坐在左侧的首位,正与王夫人相邻。但王子腾夫人只是喝茶。和自己的妯娌没有半点交谈不说,似乎也不愿意掺和自己带来的人的劝说。
还是贾母,见黛玉的模样也不像是十分反感的模样,心中就有了几分计较,道“说得虽然有些道理要说今年,林大丫头也不用太忌讳了。只是这群芳宴一事。本就是之前没有的。我这老太婆是她们的长辈,听说只是一个未出阁的郡主操办,难免也要有些担忧。”
以贾母的身份地位,倒是不在乎得罪明淑郡主。哪怕她是未来的北静郡王妃。
就是如今的北静郡王太妃。到了贾母这儿,还要尊贾母为长辈呢。
柳夫人却是胸有成竹的笑道“老封君不用担心,我今儿来,还有一件喜事要奉告呢。明淑郡主如今不过是及笄之年。旁人难道就不担心她操办不好了?只是太孙妃也不好直接出面主持,故此晚辈听说,可能会遣贾才人帮着料理呢。”
王夫人手一抖,差点儿没把做掩饰用的茶杯给扔出去。
即使她及时控制住了,茶水依然溅出来一些。溅到了她的手上。她咬牙忍住,到底稳住了手,也没吭声,依然端坐如故。
可这也让她错过了第一时间开口的机会。
贾母先皱眉道“女子的本分,乃是相夫教子,孝敬公婆。若说琴棋书画,是锦上添hua不假,但帮着料理那群芳宴,也算不得喜事?”
柳夫人笑道“老封君这话说得不对。明淑郡主难道算不得贾才人的小姑子?帮着小姑子,岂不是应该的?如今太孙妃等人都有这份心思,若是办得好了,保不定能更进一步,怎么就不是喜事了?好叫老封君知道,除了贾才人,吴才人也要跟着料理呢。都是据说极擅琴棋书画的。”
贾母的双眉却不曾舒展。
柳夫人的话已经说得颇为明白。似乎是说若是办得好了,元春可能被封做侧妃。但以才人之位,掺和到忠烈亲王一系的这种事里
想想秦可卿的事,贾母没办法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但是,若是太孙允可,太孙妃派遣,身为“外戚”的他们,哪有置喙的余地?
是以,柳夫人这么说,只怕就已经是定局了。
若是如此
贾母不得不承认,让黛玉去参加,或者会好些。
这会儿,迎春、探春和宝钗三个结伴来了,也一一除了大衣裳行礼。
——因宝钗这段时间要安抚母亲、哥哥,忙得焦头烂额,迎、探两个和她的关系素来不错,是以今日从贾母这里请安出去,就跟着她一起去了梨香院,好叫宝钗不受母亲怨责。
而见了宝钗三人,柳夫人也先转开了话题,道“老封君府中,真是尽出闺阁奇才。前两日若不是告辞得急了,薛大姑娘多半是能得诗会魁首的。”
贾母皱了皱眉,尚未说话,已经掌握了说话权的柳夫人却已经继续自若的道“前两天那桩事,实在是十分不幸。也不知是否知道下文了?”
宝钗也知道柳夫人的来意。
但她哪里有心思去参加什么群芳宴?可惜她还没来得及婉拒,就听到了柳夫人的这话。她也是个聪明剔透的,闻言立时明了了几分。
宝钗又行了一礼,问道“柳夫人可能赐教?”
柳夫人摇头道“赐教不敢,不过我这两日也听了一两耳朵——当日里肇事的那群公子哥儿,为首的那个,并不是辽东都督徐靖的亲子侄。却原来是十三年前殉国的功臣徐中泽的幼子。那徐中泽与其长子次子都战死沙场,唯有这幼子因养在祖母身边才得以幸存。谁知噩耗传来,其母亲也都忧病死了,唯独留下那么一根独苗。徐都督念在同宗之情,便将这徐中泽幼子收养。因不愿这独苗日后也上战场,便将其留在了姑苏一带,只派人照顾,又派身边亲兵保护可惜到底徐都督常年靖边,却不曾想到,因有他身边的亲兵保护,那徐延恩竟是养成了一副纨绔性子!”
宝钗越听,越是心惊胆战。
她听出了柳夫人的意思——那太明显了。
这是说
他们绝不可能向那个徐延恩报复,反而要小心这徐延恩的报复!
ps:首先要道歉,昨天被人拉了苦力,没有更新。只能今天大章补上。
其次还是要道歉,实话说,来在提交给编编的大纲里,宝黛相见还要靠后,因为我改变了剧情线,宝黛相见提前,很多剧情要变化,仅剩的存稿全都废掉了现在存稿速度甚慢,所以才有这个事。
第三,效颦很伤心,断更一天,无人过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