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歙砚价格一般多少费用 > 第3章 城隍庙的雕花门(第2页)

第3章 城隍庙的雕花门(第2页)

林静秋猛地吸了一口气,下意识地伸手想去拉住女儿的胳膊:“昭昭!”

沈昭却仿佛没感觉到母亲伸过来的手,她的目光越过姓赵汉子的肩膀,投向雅间门外,投向那未知的、代表着城隍庙汲古阁的方向。她的眼神深处,那潭平静的深水之下,仿佛有冰层碎裂,一种久违的、属于帝王审视疆场般的锐利与期待,一闪而逝。

棋盘之上,真正的对弈,开始了。

姓赵的汉子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更深的审视。他侧身让开,再次做了个“请”的手势,动作比刚才更加郑重了几分:“沈昭小友,这边请。”

沈昭没有再去看母亲震惊而担忧的脸,也没有理会王老板和李主任探究的目光。她整了整肩上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绿色书包带子,步履沉稳地,向着那扇敞开的雅间门外走去。那小小的背影,挺直如松,一步步踏入门外福州路的喧嚣光影里,也一步步,走向城隍庙深处那座传说中深不可测的汲古阁。

林静秋的手僵在半空,看着女儿消失在门口的背影,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恐惧与巨大谜团的寒意,瞬间攫住了她。她猛地站起身,想要追出去。

“林经理,”姓赵的汉子却像背后长了眼睛,脚步一顿,并未回头,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道,“乔四爷说了,只是请小友喝杯茶,解个惑,很快会派人安全送回来。请您和王老板、李主任慢用。”说完,他不再停留,大步跟上了前面那个小小的蓝色身影。

雅间内,只剩下林静秋失魂落魄地站着,王老板和李主任面面相觑,满桌精致的粤式点心,在骤然冷却的气氛中,仿佛也失去了所有的香气。

杏花楼雅间的丝绒窗帘重新合拢,隔绝了福州路的喧嚣,却隔绝不了雅间内凝固的、带着惊疑余温的空气。水晶虾饺的蒸汽变得稀薄,普洱的醇厚里似乎掺进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

林静秋的手还僵在半空,指尖冰凉。女儿那挺直如松、毫不犹豫走向未知的背影,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穿了她精心构建的、属于“林经理女儿”的世界。恐惧并非源于乔四爷本身(虽然那个名字本身已足够沉重),而是源于沈昭那一刻的眼神——那潭深秋寒水般的平静,那洞悉一切的沉静,那全然超越十四岁躯壳的……陌生感。仿佛她精心呵护、以为熟稔的女儿,内里藏着一个她从未真正认识过的灵魂。

“林经理……”王老板干咳一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试图用惯常的圆融缓和气氛,但眼神里的探究和惊疑藏不住,“令嫒……真是……气度非凡啊。”这话半是恭维,半是真心实意的困惑。一个初中生,被乔四爷点名称为“小友”,面对如此阵仗,竟无半分怯懦?

李主任也放下了筷子,神情严肃,带着体制内特有的谨慎:“老林,乔四爷那边……昭昭她……”他欲言又止,显然也觉得此事太过离奇,甚至隐隐担忧会否牵连到林静秋的业务。毕竟,“汲古阁”的名头,和外贸配额、招商引资,分属两个截然不同、却又在某些幽暗处可能交叠的领域。

林静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坐下,端起微凉的茶杯,指尖的颤抖却让杯沿轻磕在碟子上,发出细微的脆响。她扯出一个勉强的笑容,试图重新掌控局面:“王叔,李主任,让你们见笑了。小孩子家……大概是好奇心重了些。乔四爷是收藏界的前辈,或许是……昭昭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什么,引起了误会。”这解释苍白无力,连她自己都说服不了。好奇心?哪个孩子的好奇心能引来乔四爷派专人、当着重要客户的面“请喝茶解惑”?

她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沈昭的日常,此刻在她脑中飞速回放,每一个细节都似乎镀上了一层疑云:

***书房里的静谧时光:**放学后,沈昭总喜欢独自待在书房。那并非普通少女粉色的梦幻空间,而是摆放着父亲留下的厚重历史典籍、军事理论着作,以及母亲公司里一些过时的外贸政策汇编、经济参考消息的房间。林静秋曾欣慰于女儿的“早慧”和“好学”,如今却悚然一惊——那沉静的翻阅姿态,那偶尔在泛黄书页上停留的、若有所思的目光,是否并非少女的求知,而是……某种审视与推演?

***“为人民服务”的书包:**沈昭那个洗得发白的军绿色书包,是父亲当年用过的旧物。她坚持背着,拒绝林静秋买的最新款双肩包。林静秋曾以为是她念旧、朴素,此刻却觉得那抹军绿,像一块沉甸甸的、来自过去的烙印,无声地昭示着一种她无法理解的传承与选择。

***餐桌上的“乖巧”与“疏离”:**就像刚才在杏花楼,沈昭总是安静地坐在母亲身边,小口吃着夹过来的食物,低眉顺眼,扮演着“乖巧的孩子”。然而,那低垂的眼帘下,是真正的不谙世事,还是将席间所有机锋、所有信息碎片都精准捕捉、分析的冷静?她偶尔投向窗外或某个虚空点的眼神,是放空,还是……在规划着什么?

***“家学渊源”:**沈昭在艺苑斋门口对阿根师傅说的这四个字,此刻如同惊雷在林静秋脑中炸响。女儿口中的“家学”,是指她林静秋的经商之道?还是指她那已故丈夫、根正苗红的红三代祖父辈铁马冰河的峥嵘岁月?或者……是某种更古老、更幽深、只存在于女儿灵魂深处的东西?

“不一样……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和我们不一样……”林静秋心底有个声音在呐喊。她和她丈夫,努力在时代浪潮中搏击,利用身份带来的便利和规则缝隙,为女儿铺就一条看似光鲜的坦途。他们希望沈昭成为优雅的淑女,进入顶尖学府,或许继承家业,或许走上一条更主流、更安全的精英之路。

然而,沈昭似乎天生就站在了那条规划好的道路之外。她平静接受优渥的物质条件,却对那些同龄人趋之若鹜的时髦玩意儿兴趣缺缺。她有着超乎寻常的冷静和近乎冷酷的观察力,对人心和局势的把握,有时让林静秋这个在商海沉浮多年的人都感到心惊。她身上流淌的,不仅仅是红三代的血脉和红顶商人的精明,更像是一种……历经沧桑、俯瞰人间的帝王气度,被禁锢在一个稚嫩的躯壳里。

时间在雅间里缓慢流淌,每一秒都像被拉长。林静秋食不知味,目光不时飘向紧闭的包厢门,仿佛能穿透厚重的门板,看到女儿走向城隍庙深处的情景。

终于,在令人煎熬的等待后,雅间的门再次被轻轻叩响。

这次推门进来的,是沈昭。

她依旧穿着那身天蓝色的校服,肩上挎着军绿色的书包,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她看起来和离开时没什么两样,仿佛只是出去上了一趟洗手间。

然而,林静秋几乎是弹跳起来,几步冲过去,一把抓住女儿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沈昭微微蹙眉。

“昭昭!你怎么样?没事吧?他……乔四爷没把你怎么样?”林静秋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上下打量着女儿,仿佛要确认她是否完好无损。

沈昭轻轻挣脱母亲的手,动作带着一种习惯性的克制。她抬眼看向林静秋,眼神平静,那潭深水似乎更深邃了些,映着母亲焦灼的面容。

“妈,我没事。”她的声音依旧清晰平稳,听不出波澜,“乔四爷只是请我喝了一杯茶,聊了些……旧书的事情。”她顿了顿,补充道,“他派车送我回来的。”

林静秋悬着的心并未完全放下。“聊旧书?他找你一个孩子聊什么旧书?他怎么会认识你?”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

沈昭没有立刻回答。她看了一眼旁边同样满脸疑问的王老板和李主任,然后重新看向林静秋,眼神里带着一丝安抚,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终结话题的意味:“妈,回去再说吧。王叔叔,李伯伯,让你们久等了,不好意思。”

她微微颔首致歉,姿态礼貌周全,却将所有的探究和解释都挡在了外面。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不容置喙的气场,让还想追问的王老板和李主任都不自觉地噤了声。

林静秋看着女儿平静的脸,那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再次汹涌而来。她知道,此刻,当着外人的面,她什么也问不出来。女儿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聊旧书”,就为这段惊心动魄的插曲画上了一个看似平淡的句号。

但林静秋知道,有什么东西,彻底不一样了。女儿的世界,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悄然打开了一扇门。那扇门后,是乔四爷的“汲古阁”,是“解惑”的深意,是她永远无法完全涉足、女儿却已独自踏入的、属于沈昭(或者说,沈知白)的隐秘人生。

她看着沈昭安静地坐回座位,拿起一块已经冷掉的烧卖,小口吃着,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那平静的姿态,在林静秋眼中,却像一座沉默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角,巨大的未知与力量深藏于冰冷的海面之下。

王老板率先反应过来,打着哈哈试图重新活跃气氛:“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昭昭真是有胆识!老林啊,我看你家闺女,将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虎父无犬女,虎父无犬女啊!”

李主任也附和着,眼神却复杂地掠过沈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探究。

林静秋勉强笑了笑,拿起茶壶给客人们添水,指尖的冰凉却怎么也暖不过来。她的目光,无法控制地落在女儿沉静的侧脸上。那十四岁的青春轮廓,此刻在她眼中,却仿佛与某个遥远时空里,身着衮服、俯瞰山河的威严身影,悄然重叠。

女儿的人生,注定与她们这一代人的期望与规划,截然不同。这条路,沈昭已经自己选定了方向,而她作为母亲,除了在惊涛骇浪的边缘徒劳地担忧,竟似乎……无能为力。那份深沉的母爱与巨大的谜团交织在一起,化为一种沉重的、带着凉意的失落感,悄然弥漫心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