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居然用相当老旧的武器,其中还有那些比较原始版本的马克沁重机枪,来对m6重型坦克来进行射击。
虽然m6的正面,弱点也相当多,但是在几百米距离外,用这玩意来击中像是观察孔之类的弱点,张士心觉得。这是不靠谱的事情,三八式步枪都比机枪打得准……
而且,在这个世界而言,只要是正规军都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单纯的步兵遇到了大量的“水箱”,在没有有效的火力支援下,要么投降,要么干脆跑得远远的。
因为大量的坦克,能够直接将一个步兵防御区域,直接辗压过去。说不定还相当轻松省事。
有些事情,不是拿人命来堆就能够得到结果的。
战争不是抗日神剧,更加不是像是宣传以及游戏那样,抱着个炸药包人家的坦克就直挺挺的一动不动,呆傻着在原地让你近身。
先不说近卫的机枪。就是这些坦克后面的一大票装甲车,以及不断地跟在坦克装甲车后护卫的士兵。就足够让想这么做的人直接下地狱……
毕竟。几百条各式枪械都打不中你,你y的真当你是超人不成?
所以,有些还能够有勇气战斗下去的敌人,拿着几根雷管,躲在已经躺满尸体,残缺不全。坑坑洼洼的战壕隐蔽处,准备找机会对不断接近的坦克,进行打击。
但是,他根本无法想象到。这些坦克后面的,不是一群猪,而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召唤兵。
很多人在将身体探出隐蔽处之后,还没有等他跑上几步,就被几十发子弹放倒在地上。
其中,一个肩章上标记着什么字眼,头上戴着一顶软呢帽的中年人,在感受着身体传来的各种痛楚,还看到了几个士兵在射击完毕之后,迅速将身体躲回还在不断“蠕动”的坦克后面。
他就知道,他们这些人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跟对手之间,本质上就不是一个可以比较的层次。
精锐部队跟连民兵部队都算不上的“军队”,有对比性可言吗?
他在意识永远的陷入黑暗之前,不禁想起他的父母,他的家人,他的朋友,还有……
……
步坦协同有一个相当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在进攻的时候,坦克的行进速度一般不能太快,要不然,,推进速度过快的坦克,很容易将护卫他们的步兵甩下,然后陷入危险当中。
所以,在某个意义上,步坦协同于闪电战,是两个有所冲突的概念。
但是,巴巴罗萨当中的闪电战,就是因为装甲部队过快的突击,导致在兵力以及兵种对比之间的严重缺陷,所以,才会出现了闪电战事实上不算一种比较好的战术,这样的观点。
古德里安,霍普纳等等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在这个时期就是吃到了不少因为敌人采用步坦协同以及装甲伏击战术,才带来的各种苦头……
他们的步兵部队,则是在他们身后超过五十公里以外的道路上,气喘吁吁的呻吟着抱怨:“那些跑得快的,跑慢点会死啊!法克鱿!!!”(德军的车辆一直以来都相当不足,大部分步兵部队只能靠铁路转运,然后步行到交战区域。运气好点的才会有车队载他们一起上前线。)
至于为何闪电战当时凌驾于步坦协同成为装甲战术的主流……
德国人在法兰西战役吃到的甜头太多了……
当然,敦刻尔克事实上并不是一个主观性的失误,而是有可能是德国人鉴于附近区域的陆军部队兵力不足,强攻敦刻尔克说不定会出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毕竟,假如敦刻尔克的陆军,在英国人的皇家舰队提供的各种大口径舰炮的支援下,就算是陆军啥都不做,都足够让数量并不多的德军,死伤惨重。
而且,光凭几个师就能够强攻敦刻尔克,正常点的指挥官都没有这么大的妄想。
所以,德国人并没有意识到,闪电战的战略效果确实是步坦协同不具备的,但是步坦协同战术,却在战术层面上,完败闪电战。
毕竟,比起单纯的装甲部队,步坦协同的部队,更加难对付以及与之作战,是很多指挥官的共识。
张士心不太奉行闪电战这一套,但是他采用的是步坦协同以及闪电战两者之间的融合体系。
也就是部队必须全面机械化,大大的提升部队在非战时的移动能力。
但是嘛……步坦协同的缺陷,张士心依旧没有办法“克制”。
因为,就整体的进攻速度而言,每小时才那么两公里,可以说得上,是一种龟爬一般的速度。
但是,张士心也没有办法,毕竟,他可不想成为第一个打进马德里的人。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