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长子不搭话,他冷冷道:“要点脸,志刚摊上你们这个爹娘,还真是??????”越说越来气,老爷子提起扫炕的笤帚,追到正堂指着大儿子道:“现在家家户户忙着犁地准备春耕,杨氏都跟着志刚下地了,你们在干啥?”“还有脸蹭白工,脸咋恁大呢?忞宇留在我这里,全下地去,前几年有志刚撑着,你娘和长青帮衬,把你们一个个都养懒了,春耕都不放在心上,小心哪年闹灾,看饿不死你们。”一家人,灰溜溜出了大门,小柳氏还想进苏婉家把儿子带走,苏志强拦住,“你一个人在家忙活灶上没人看,留在爷奶这里,再不济,还有杏儿安儿陪着玩。”回家的路上,苏志强才有时间了解家里的地亩情况,想着如何安排。一路遇见村里老人关心他身体,苏志强都笑着应答。“爹,我去府城看看书院,再将牛车赶回来,家里正好犁地。”“你不留在书院教书了?”小柳氏惊诧,出口的话破了音“先让张兄看着,忙完春耕我再去。”苏志强没理妻子,直接转头出门。对于小柳氏,以往他觉得都是向着他,可今儿这句,他却看出了不一样的心思。小柳氏根本不是关心他,更不是关心书院前途,而是担心没了在娘家炫耀的东西。已经有将近半个月没去书院,只张郁文一人教导学生,苏志强心里还有点过意不去。不想,一相见,张郁文竟是先关心家里,大度道:“书院这边我一人忙得过来,倒是老弟你可将家里的事儿都处理好了?要老哥说,老爷子也是为你好??????”苏志强心下越发愧疚,满面羞愧,拱手道:“张兄实在对不住,家里忙春耕,我可能还要几日??????”张郁文拍着苏志强肩膀,笑道:“理解,理解,咱俩谁跟谁,老弟还跟我客气,书院这边放心,有我看着,一切都好。”苏志强套了牛车,带着换洗的衣服出门,连学生都没见一面。张郁文一直将人送出巷子,顺道找了货郎给自家送口信,才回去。对学生解释,苏夫子家中有事,还需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教学,接下来的课程由他全权负责!学生对此没有异议,只几人关心苏夫子,被张郁文搪塞过去。苏志强对此一无所知,回到家卸了车,直接找犁,准备家里犁地春耕。只是,他连家里地亩都是才知道具体有多少,又哪里会犁地,只套犁一项就手忙脚乱。苏婉还不知道大堂哥苏志强要亲自犁地,她现在恢复了在灶房忙碌的日常。家里既找人帮忙犁地,还有舅公家旁支的一对父子帮忙清理峡口杂草搭建鸡棚,每日午饭,都要给山地、峡口两处送,很是忙碌。见日头快移到正中,苏婉准备做午饭。李氏帮着洗菜,见孙女泡了半盆洋芋,担心道:“这都留种的,吃了种子够吗?”“奶,我家今年不种洋芋了,种了番薯、番豆,没地儿种洋芋。”苏婉用竹片给洋芋去皮,说道。“那家里不卖洋芋了?”苏婉笑,“不卖了,到时候卖番薯番豆种子,不然你以为我爹找六个帮工仔细犁地是为了什么?”梨花切好辣椒段、蒜片,捞出去皮的洋芋切丝。见两个孙女忙活地井井有条,李氏起身道:“你们做,我也回了。”“让忞宇现在这边玩,人多也不怕跑出去。”梨花开口留下小侄子,免得带回去奶一人忙不过来。“行。”李氏回家,院里静悄悄,她先去上房,见老爷子在新买的躺椅上闭目养神,脸色看不出异样,轻声道:“孩子们还在长青家。”“罢了,玩到时辰先回家吃饭,下晌再说。”李氏去灶房,正翻看盆里泡的干豆角,老爷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晌午啥饭?”“包子,软面。”老爷子没说话,将灶房廊檐的柴火抱了一捆进来,坐烧火凳上。一看这架势,就知是帮忙烧火,李氏也没拒绝,只絮絮叨叨说起儿子的打算,“长青今年不打算种洋芋了。”“地里活他比我清楚,家里人不不多,地也少,不种就不种了。”杨氏从山地回来帮忙做午饭时,李氏已经将包子馅儿调好,正包着。见太公公帮忙看火,她心里一惊,连忙表示自己回来晚了。“洗手歇歇吧,婉婉教我做的软面快得很,这一笼包子蒸上就在后锅煮面。”李氏乐呵呵道。二孙子怕她一人做饭累,每日晌午孙媳都提前回来帮忙,她一人也能忙得过来,可二孙子、孙媳这份孝心,让人心热。杨芬就着木盆里的洗菜水洗手后,见一大盆干豆角肉末馅儿,闻着香味感慨:“过年吃过三叔家的包子我就惦记着,就是这个味儿。”手上利索地拿起擀面杖擀包子皮儿,外圈薄中心厚、大小均匀的包子皮一个接一个从她擀面杖下飞出,只动作看着就很利落。苏志强家中午是干拌软面、干豆角肉馅包子和稀饭,苏婉家的午饭与之相比,就有些单调了,只一样——干拌饸烙。不过,饸烙码子却有酸辣土豆丝、肉臊子两种,加之她做的饸烙劲道,吃着很是过瘾。梨花吃了一碗,背着背篓提着篮子叫隔壁二堂嫂,一同往山上送饭。苏婉陪着杏儿安儿、小树和忞宇吃完饭,让四人去隔壁玩,她自己往峡口去送饭。在峡口清理杂草修整山坡的是姚庄的李大梁,他家里地少,又不是猎户,家里进项少的可怜,开春带着两个儿子来府城找帮工的活计,恰好被苏长青遇到。现在,父子三人吃住都在苏婉家,主要负责峡口的活计。属于舅公家的旁支,虽出了五服,可苏婉还要叫一声表舅。远远见山坡上忙碌的三人,她喊道:“表舅,表哥,吃饭了。”山坡上传来应和声,苏婉径直走向山脚下的草棚子,将陶罐和碗摆在木桌上,一起木桶往木盆倒水,末了,去河边打水。从山脚到河边,得走五六分钟,河边低平的一处凹口铺了一大块石板,专门供踩着打水,旁边还挂了鱼篓。见油篓里有黑影,苏婉惊喜道:“小山哥,鱼篓有鱼。”闻言,还没下坡的李山连蹦带跳奔下来直冲河边,喊道:“你别拉,重的很,我来。”鱼篓里两条大黑鱼,有成人半臂长,很是肥硕,还有好几条半大不小的草鱼,李山欢喜道:“这几条草鱼不大,挖个坑养着。”两人蹲在河道石板上,从山脚下只能看到李山的头。李峰洗手洗脸后,见桌上两个陶罐,篮子还有苹果,笑言:“长青姑父到底存了多少苹果?”他们来帮工这都好几天了,家里果盘每天有苹果,只是早晨出门饭都吃得饱,且他们都大人了,果子就留给家里孩子吃,可中午送饭,每日都有六个苹果。下晌饿了渴了吃,顶饥又解渴!“你姑家新地窖挖的好,果子也没卖,存放的好。”李大梁出草棚拍打衣服,见二儿子还不回来,吆喝:“快回来吃饭。”“爹,表妹炒得洋芋丝,这??????”李峰掀开陶罐盖子分饭时,见有洋芋丝惊讶。现在,作坊收洋芋不说,地里也快要种洋芋了,哪家也舍不得吃啊!苏婉和李山回到草棚,见没人动饭,催促道:“表舅,快吃,河漏只过了一遍凉水,再不吃坨了。”“婉婉,这洋芋要留着做种啊!”李大梁踌躇道。“哎,表舅快吃。”苏婉直接上手给三人分饭,道:“我家今年不种洋芋,剩下的洋芋都是吃的。”给三人碗里捞满,还剩半陶罐,她催促着快吃,将装面汤的罐子推了推,道:“这个罐子是面汤,表舅表哥,你们吃,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