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后宫里很着急,因为约好了叔段里应外合。可是宫门都被关起来了,谁也开不了。卫士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得进出,管你太后还是公主。
太后隐约觉得有些不妙,她很慌乱。
终于,宫门开了,公子吕来了。
&ot;嫂子,看看这些。&ot;公子吕拿出来一堆绢。那时候写信用绢,够奢侈。
太后傻眼了,这些都是她写给叔段的信,上面都是在辱骂和诅咒庄公,鼓动叔段造反的内容。
到这个时候,太后知道自己看错了大儿子。
&ot;段呢?&ot;太后轻声问,声音颤抖着。
&ot;死了。&ot;公子吕冰冷地回答。
&ot;怎么死的?&ot;
&ot;上吊自杀。&ot;
&ot;死前说什么?&ot;
&ot;说你害死了他。&ot;
太后哭了,边哭边说:&ot;段啊,是娘害死了你啊。&ot;
到了这个时候,太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ot;寤生呢?&ot;
&ot;他说他没脸见你,因此,请你搬到颍去住。&ot;
&ot;是娘没脸见他。&ot;太后此时想起来,自己真是太对不住大儿子了,&ot;他还说什么?&ot;
&ot;不及黄泉,无相见也。&ot;《左传》中这样记载,意思是:到看到黄泉了,咱们再相见吧。换句话说,就是到死也不见你。
悲痛、惭愧、自责,太后上路了。
--郑庄公的烦恼
叔段死了,太后被赶去颍城了。
芒刺在背的感觉没有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可是,郑庄公反而睡不着觉了。
习惯了斗争,没有斗争了反而不习惯。毛主席后来说: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没办法,斗争惯了的人,没有斗争简直活不下去。
可是,庄公后来发现,自己固然有失去斗争目标的苦恼,但是更大的苦恼是:亲娘被自己赶走了,就算娘再怎么不对,那也是亲娘啊。
庄公后悔了,就像他当初后悔逼弟弟自杀一样。
所以他很苦恼,他常常借酒浇愁,喝多了就唱歌,唱什么已经无从考证,大致相当于: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庄公很想把太后接回荥阳,可是,自己发过誓,&ot;不及黄泉,无相见也。&ot;要知道,古人发誓是很讲究的,因为古人敬鬼神,发过誓绝不敢随意反悔,不像很多后人那样把发誓当成放个屁。
怎么办?
庄公没有一点办法,越是没有办法,就越是想方设法,也就越是苦恼。
于是,他找来了两个人帮忙想办法。谁?叔叔公子吕和祭足。
&ot;那个老妖婆,想她干什么?要是我,把她送回申国去了。&ot;一提太后,公子吕就来气,想当初哥哥活着的时候,这个嫂子也没给过自己什么好脸。
&ot;主公,家务事啊,我也没办法。&ot;一向足智多谋的祭足也没了主意。
&ot;唉。&ot;庄公叹口气,祭足都没办法了,看来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可是,庄公没有注意到,祭足先说了&ot;家务事&ot;,他不是没有办法,他只是不愿意掺和家务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凡聪明的人,谁愿意管别人的家务事?说明白点,如果这次帮郑庄公把太后弄回来了,万一庄公又后悔呢?万一太后又找事呢?那最后不都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整个郑国,没有人能比祭足更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