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至今,朱瞻基深知古人智慧非凡,这些并非想不到,而是旧规陋习束缚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懒得尝试,抑或根本不愿去想罢了。
能够思索并愿意思考的人,常常由于与众不同而被孤立排挤。
毕竟别人皆遵循旧规,你却要站出来打破规矩,不排斥你又能排斥谁呢?
就像疯子与天才一样,领先一步是天才,若领先许多步便是疯子。
这也是朱瞻基得到市舶司权力后,从不声张的原因。
有时候说得再多再有理,不如展示实际成果更有力。
从与夏原吉相处的时间里,朱瞻基觉得夏原吉并非固执守旧之辈。
固执守旧之人不可能在花钱如流水的朱棣治下稳居户部尚书的重要职位。
果然,朱瞻基一提点,夏原吉很快领悟了他的意图,愣了一会儿,沉默片刻后低声问:
“殿下欲借下西洋开拓海贸?”
朱瞻基微微一笑,反问夏原吉:“夏大人可是心生畏惧?”
夏原吉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畏,确实畏惧,殿下可知,下西洋之事遭朝中反对,全赖圣上执意推行才成。”
朱瞻基奇怪地瞥了夏原吉一眼:“你户部不是反对最烈的吗?”
夏原吉听后老脸微红,随即面无表情地道:“每次下西洋,圣上都要户部提供数百万两银物,无偿赠予沿途诸国,无利可图之事,老臣自是要反对。”
“这正是机会所在啊!”
朱瞻基嘴角上扬,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
“圣上已将市舶司交于我,下西洋亦由我负责,这样一来,这西洋如何下,船载何物、载多少,下西洋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自然由我说了算。”
朱瞻基说完,看向脸上已有动容之意的夏原吉,停顿一下又补充道:
“夏老头,你就不愿从此将这亏本生意变为百倍、千倍获利之事?”
朱瞻基话毕,夏原吉陷入沉思。
若论大明朝廷中对下西洋一事最为熟悉的,恐怕除了郑和,便是这位掌控财政的大明老前辈了。
夏原吉心里清楚,若真如朱瞻基所言,
其中的利益简直难以估量。
他从前未曾开口,深知一旦说了出来,后果定然不堪设想。
即便事情尚未开始,单凭儒家士子的一口唾沫,便足以将他吞没。
然而,若市舶司落入这位太孙手中……
夏原吉感到寒意袭来,内心却燃烧着热火。
裹紧身上的棉衣,片刻后才说道:
“一成利润,太少,至少得五成!”
朱瞻基听罢,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
羊毛生意他实在无奈,既缺资金,又无人脉,更无门路。
作为朱棣的孙子、当今的皇太孙,他即便想经商,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