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怎么不早点捎消息过来?&rdo;叶君书抱怨,如果他早点知道,一定第一时间去关心的。
但是他回来两三天,路哥儿他们都没跟他提一句,想来也是不知道的,不然早就和他说了。
余茂林皱着眉头道:&ldo;现在好了点。&rdo;然后又道,&ldo;用不着,没得为这事来回折腾,徒增烦恼。&rdo;事情已经发生,特地告诉他们反而让他们跟着难受记挂,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叶君书细再问,经余茂林的简单描述,他才知道,这是元宵节那天发生的事。
他们夫夫受邀去参加宴会,他们去年新科的官员有幸被邀请,余茂林是和官员们一起,他的夫郎去了内眷的地方。
听他夫郎时候转述,四殿下给他敬酒,然后故意将酒杯摔了,四殿下借题发挥,说他不敬,就当着众官家夫人的面被罚到院子外跪。
那时天寒地冻的,冰雪都还没融化。
若不是皇后看不过眼,让他免了罚,说不定他的夫郎双腿都废了。
余茂林懊恼道:&ldo;我该多注意的。&rdo;往年的元宵宴会,并没有七品官员参与,基本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及其家眷,还有皇亲国戚,他一时疏忽,差点就酿成了无法弥补的大错。
叶君书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ldo;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但事已至此,只能暂时咽了这口气,你多注意一下,让哥么听从医嘱好好养身体,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找我。&rdo;
对方是皇家哥儿,他们就算想报复,也得悠着点儿,叶君书微微眯眼,不过,来日方长,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余茂林点点头,&ldo;自然是不会跟你客气的。&rdo;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又回到最初,叶君书道,&ldo;就算如此,那也不必离开上京吧?&rdo;也不是说外放不好,只是到底没有在上京的机会多。
人在外头,如果无法做出显赫的政绩,或是没有强大的后台,就很难再回到上京的圈子。
这一去,说不定几年十几年都回不来。
叶君书为余茂林的前途着想,自是不赞同他外放。
&ldo;往后多注意就好了。&rdo;吃一堑长一智,他们日后小心点,应该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再不济,他和阿玙说说,拜托他照看照看。
就算阿玙没空,只要他和皇后说一声,皇后有意护着,就不会再出这事了。
叶君书突然很庆幸,还好他的阿玙身份很高,没人敢磋磨他。
余茂林凝眉,他看着叶君书道:&ldo;并不单单因为这个原因。我在这里,你有所顾忌,放不开手脚。&rdo;
叶君书愣了愣,倒没想到余茂林还因为这个原因,他正要说话,余茂林就肃着脸道,&ldo;我已经深思熟虑许久,我离开上京,对你对我都好。&rdo;
&ldo;你不能否认,我们其实有点王不见王的势头,如果不是我们互相坦诚,真诚相待,只有信任没有猜疑,我们早就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死对头了。
子舟,你很好,当年若不是你上前主动和我攀谈,恐怕我早已钻牛角尖了。&rdo;
余茂林当年正逢亲近朋友背叛,陷入对人性的怀疑中,如果不是叶君书当年站到他面前,让他想起自己十二岁听到有个和他一样十岁就考上童生的叶君书时,想到自己当年决定要在科举之徒和这个人一决高下,才重新燃起斗志,恐怕他要蹶很久。
后来在雍州求学相遇,余茂林渐渐了解这个人,觉得他这个人挺好,充满对生活的乐观,尤其在学识上,很有共同话题,就像知音。
余茂林再次将自己的信任交付出去,他那时真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如果叶君书同样背叛了他,恐怕有生之年,他不会再信任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