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世界各国海上力量 > 第160章(第1页)

第160章(第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与德国和日本竞争建立起一支仅次于英国的舰队。大战结束时,法国和英国接管了德国舰队。当德国舰队被拘留在斯卡帕湾时,其中的一些舰只经过精心策划自沉于海底。因此,美国海军后来的主要对手是日本。威尔逊打算通过实施一个建造重型军舰的计划以求得同日本平起平坐或者压倒日本。这个造舰计划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威尔逊的接班人哈定总统提出用报废舰艇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1920年下半年,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国际会议上,美国提议,美、英、日三国共报废66艘已建和在建的军舰,排水量合计近200万吨。华盛顿会议产生了三个条约:

《五国海军限制条约》,这个条约判定了美国、英国、日本的主力舰和航母的吨位比例分别是5:5:3,法国和意大利的军舰吨位更少一些。5国的海军军舰排水吨位如下:

国家主力舰航母

英国525,000135,000

美国525,000135,000

日本315,00081,000

法国175,00060,000

意大利175,00060,000

主力舰的排水吨位不超过35万吨,火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航母的排水吨位不超过27万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英寸。10年之内停止建造主力舰。澳大利亚以北的太平洋岛屿禁止驻军和构筑军事工事。此项规定不适用于日本的本土岛屿和美国的夏威夷岛屿。

《九国公约》,这个公约保证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四国公约》,这个公约废止了1902年的英日联盟,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保证相互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和拥有的一切。

在1930年的伦敦会议上,美国、英国和日本同意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分配比例为10:10:7,潜艇的比例相同。主力舰的停建期限推至1936年。

到1933年为止,美国的军舰建造工作一直没有达到条约限定的标准。这一年,罗斯福总统为了扶持已经萧条的钢铁工业和造船业采取了一个拯救措施,这就是呼吁以立法形式保证巡洋舰的建造、减少舰种以保证达到条约规定的实力。第一个文森-特拉梅尔法案(1934年)批准了一个为期8年,共计102艘的更新造舰计划。第二个文森法案同意增加比前一个法案限制数量多百分之二十的排水吨位。法国沦陷后(1940年),美国的工业能力成为唯一限制海军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此同时,由国会在1936年建立的海洋委员会正在加紧扶助美国商船队的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美国海军的政策主要集中于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可能发生的战争上。美国的战略思想受到&ldo;橙色计划&rdo;的左右。这个计划具体地规定了如何运送美军横跨太平洋,通过许多日本占据的岛屿去解救菲律宾。这就需要解决下列问题:(1)如何使用空中优势对付海岛上的陆基飞机;(2)怎样进攻严密设防的海岛基地;(3)如何使舰队摆脱对后方基地的依赖;(4)怎样打败日本舰队。解决上述难题又需要:(1)建立一支以航母为主体的舰队和改进舰载机,特别是俯冲轰炸机;(2)提高两栖作战的理论,发展适于登陆与滩头作战的运输工具;(3)提高后勤理论,使海军舰队和其他军种能够随同自己的基地一道向前进。

美国的公众大都是和平主义者,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法国凭借马其诺防线能够粉碎德国的进攻。美国单方面通过了一系列法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并且规定在交战国支付现金并用自己的舰船运输物资的条件下才能向其出售其他物资,以此作为防止引发任何战争的手段。

与此同时,受到麦金德的《民主理想与现实》一书鼓舞的德国政府,根据卡尔&iddot;豪斯浩佛的解释,梦想着夺取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以此作为一个巩固的大本营,发动征服全世界的战争。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撕毁了凡尔赛条约,进军莱茵区。随后,德军又进驻奥地利,将其与德国合并。意大利和日本也追求帝国主义的军事冒险,它们分别侵占了埃塞俄比亚和中国。国际联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这些侵略,结果是丧失了最后的一点权威,同时也预示着它的存在是短命的。

当希特勒宣布他打算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德台地区并入他日益扩大的日尔曼帝国的时候,法国总理和英国首相飞往慕尼黑同希特勒会谈。以希特勒的空头许诺&ldo;这是我在欧洲要求的最后一块领土&rdo;为交换条件,英法两国的首脑签署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这个协定为希特勒开了绿灯。半年之后,希特勒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其余的绝大部分领土。俄国认清这种出卖是英法企图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转向东方,对准苏联。于是,苏联同德国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此时,希特勒又正威胁波兰。英法两国终于认识到绥靖政策是无济于事的,在1939年8月25日同波兰签定了盟约,保证在波兰的独立受到威胁时给予支持。

第二十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攻势

一、战争从海上开始

二、入侵挪威

三、法国沦陷

四、法国舰队

五、不列颠之战

六、地中海中的几次战役

七、沙漠战争

八、美国参战

&ldo;当今世界是和平的&rdo;,这是英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同希特勒会谈回来后说的。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后的1939年9月1日凌晨04:45[原作者注:本书从这一章起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广泛用于军事的24小时计时制。本书其它章节中的时间和日期除标明的外均为地方时。],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了猛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开始了。虽然英国、法国与波兰订有互助条约,但是,希特勒不相信在慕尼黑抛弃捷克斯洛伐克的英法会对波兰在道义上履行更多的义务。德国元首计划在英、法还踌躇不定的时候,便以一场突然袭击占领波兰。他想给英法两国造成一个既成事实,但是他没有估计到,这两个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改变了温和态度。英国在9月1日晚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9月3日上午09:00向德国发出最后警告;两小时后,张伯伦首相在广播电台向全国宣布,英王陛下政府对德国宣战。当天下午法国也对德宣战。同一天,在伦敦一个圆脸的具有战斗精神的人在引退24年之后重新出任海军部大臣。这个信息在整个舰队飞速传开:&ldo;温斯顿&iddot;丘吉尔回来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