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日,昨夜一场小雨下过,七月中旬的津城,清晨空气格外爽朗。
楚河今日的心情也跟天气似的,分外爽快。
偷偷观察老妈老爸已经不再提高考的事情,装了三天的病他也不用再装下去了。
大早起床,站完无名桩,他到早市买了五斤蜀省小米,三斤京东板栗,新鲜刚挤出来的散装牛奶也买了二斤。
吃完早餐,他到二肥家借来了一台电动小石磨,将小米磨成面粉,板栗也磨碎成粉,二者用牛奶勾拌起来。
二肥家的小石磨是唐思初当人母时买来,给宋瓷姐弟二人磨豆浆用,姐弟二人长大后,闲麻烦都是到市场买豆浆喝,石磨也就很少用到了。
“哥哥,你在做神嘛?”楚楚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哥哥在厨房和面忙活。
“窝头。”楚河知应一声,埋头继续搅拌搪瓷盆中的面团。
华夏人结束吃窝头的历史大概是八零年,如今除了看守所里,一般人几乎很少能吃到苞米面的窝窝头。
主要是不好吃,没人做!
黄呼呼的玉米面坐成的窝头,大饼子是改革开放前北方普通人家重要的果腹食物。
窝头和大饼子没有经过酵,不像酵过的白面馒头,它是死面的,吃起来口感很不好,不过据老人们说,这东西抗饿。
苞米面经过酵后,蒸出来的叫糕。这东西至今在市场上还能见到。
二十世纪吃惯了细粮的居民们,偶尔也买些糕类的粗粮改善饮食结构。
楚河将黄面团揉成一个个类似楚楚小拳头大小的蛋蛋,然后双手一撮,黄蛋蛋成了锥形,最后手指伸进锥形底部,在面团里抠出一个窟窿,一个窝头成型了。
不抠窟窿,面团按扁贴到铁锅上,那是大饼子。
等到铁锅内水烧开,冒出一道道蒸汽,他掀开锅盖,放上帘屉,帘屉铺盖一层浸湿水的蒸布。
窝头均匀的在蒸布上码整齐。
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一股牛奶伴着栗子的清香味弥漫整个厨房。
“好香呀!”
楚楚手把着厨房小门,小脑袋探进厨房,可爱的鼻翼抽动着,对哥哥做的窝头垂涎欲滴。
很小的时候,楚楚吃过窝头,喝过苞米面粥,对粗粮有很深的恶劣印象,太难吃!
今天哥哥做的窝头绝对过她的记忆,仅仅是窜入鼻孔的味道就令人食欲大开,吃到嘴里,舌头味蕾的感觉指不定多美!
“馋猫,给你一个。”
现在才十点,还有二个小时才到中午吃饭点,所以楚河只给了妹妹一个窝头,当零食吃。
“好吃,好吃。”楚楚小口小口慢慢咀嚼,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那是当然!”楚河冲楚楚显摆:“你知道这种栗子面的窝头是谁吃的吗,以前可是清廷皇宫里慈禧那老娘们最爱吃的美食。”
窝头这种做法,叫出粮细做。
“嗯哪,哥哥我支持你做个好厨师。”
楚楚吧嗒着小嘴退出厨房,小手捧着半拉窝头打算进到大屋,给老妈老爸尝尝鲜。
这时,叮咚一声,门铃响起。
来客人了啦!
以前家里没有门铃,来客人的时候,大多是推门而入,划着大门时就猛烈的砸门,屋里听到大门咚咚作响,就知道有人来。
大多时候,砸门的也就二肥一个。
楚河当然看不惯这种情况,半个月前就安装了一个门铃,只是二肥来找楚河时候,依旧无视头顶的门铃黑按钮,依旧咣咣砸门。
家里也没有其他客人来访,至今门铃从来没有响过,今天第一次被人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