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原因,不过是因为楚夕从临济回来后,又经过这个庙宇,想到庙宇这么破,居住环境这么不好,应该好好修一修,以方便后来人。
意见是楚夕提出来的,具体做事的是盛凌云。
三皇子造反前,盛凌云得知消息,就已经打算散尽家财了。
当时盛凌云还问东方游,这些银子怎么花才能有意义。
东方游给出的意见,当然是修路建庙,积德行善了。
盛凌云却问:“为何不能直接捐给需要的人呢?”
东方游说了一句:“人心贪婪。”
盛凌云就想出了,把提供给他休息的庙宇都修缮了,还把京城到沧州的路给修了,修五年才修好,银子还没有用完,就继续往北修,修到了幽州。
有句话叫做现世报,报恩的,报仇的。
这个庙宇他们修缮好,京城到幽州的道路修的整齐,就是现世报。
谁能想到,盛凌云会去幽州当节度使,谁能想到盛凌云还会再住一次这个庙宇。
破庙的院墙宽了一倍,后院也加宽了,四周都修了房间能让人休息,小小的房间里,有一个土炕,一张桌子。
至于庙里的柴火,谁用谁砍,要是不够,附近都是树木,要是砍多了,就留给后面的人。
后面的人也不能白用,能把柴火补上就补上,补不上就补银子。
庙宇的厨房里还有粮食,也是如此,准备的不多,但是不会断,附近有村民也会不定时的来打扫,补充粮食和柴草,也会把过路人留下的银子给拿走。
要说也有贪婪的人,用了柴火不补上,吃了粮食不给银子的,很少,除非他不惧怕神灵。
毕竟是个城隍庙,保佑一方百姓,神明的东西,大多数人还是敬畏的,再加上,盛凌云派人修缮的时候,交待过附近的村民,这个行为被传了下来。
人多力量大,他们虽然占据了不少房间,也用了不少的柴火,但是分工也明确。
五十个侍卫,十个人一组,打水,砍柴,烧火,做饭,烧炕,打扫院子里的卫生,有条不紊。
楚夕和盛凌云的房间,选了中间的那个,左边是东方游一家三口,右边是林海和婉婉一家三口。
楚夕没有让他们帮忙,她一进房间,就让盛凌云把炕给先烧着了,再把炕头上的锅给刷了一下,添了一锅的雪。
趁着烧水的功夫,先用扫把把屋子给打扫一下,因为每天都有人住,房间里还是很干净的。
不大点功夫,水热了,她就弄了一块热巾帕,把热炕和桌子,灶台都给简单的擦了擦。
把锅给刷了两遍,又烧了热水,才喊盛念晖来洗手,洗脸。
楚夕从马车里拿出两张草席,还有两床被子,把热炕给铺了。
婉婉和杨柳那边是一样的,打扫房间,烧热水,烧热炕,孩子们没有见过热炕头,脱了鞋子在炕上打滚,一会儿一身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