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擢阳抬手拒绝:“不必了。”
这都是什么事哟!荣国公心里叫苦不迭,恨不得立马把这尊大佛送走。
坐在正堂的两个人显然都没有要走的打算,荣国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十分煎熬。
此时一小厮急急忙忙跑进来通报:“老爷,门外又有客人来了。”
荣国公感觉一个头两个大,这还有完没完了:“又是谁?”
小厮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自家老爷,可没想到这次来了好多官。
好消息是他长见识了,坏消息是他一个都不认识,刚刚太多人给他禀明身份,过来一紧张便忘了个干净,只能结结巴巴回道:“来了好多人,老爷您快出去看看吧。”
荣国公疾步走出去,便见到门口站着乌泱泱一片人。
好家伙,平常上朝的同僚,全部不请自来了。
曾经在宫里教导过荣逸的太傅来了,徐擢阳他爹御史大夫徐大人也来了。
六部尚书王大人、曹大人、赵大人……枢密院士、尚书、谏臣全部都来了,
他们和荣国公一一见礼,面容都带着沉重。
太傅说:“荣逸才几岁时被你送进宫中,那时我便觉得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可惜了啊……”
荣逸出宫之后,逢年过节也会给太傅送上一些小礼物。她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学生,可是却是对人最用心最真诚的学生。
太傅哽咽了声音:“容老夫送他最后一程,也算全了这段师生缘分。”
荣国公受宠若惊:“您老客气了,快快请进。”
谏臣鲁大人朝着荣国公鞠躬行了一个大礼,着实把荣国公吓了一大跳。
荣国公连忙搀扶他:“鲁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快快起来。”
“以前在朝堂之上,我多次谏言批判荣世子,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十分惭愧。当看到街上许多百姓都在祭拜世子,便也明白了当年他为什么顶着所有人的指责谩骂也要去做那些事。因为那些事情,是真正利于百姓的啊……”
鲁大人脸上挂满了愧疚和悲伤,哀叹道:“荣世子大义,乃真君子也。”
还有一个刚入翰林院的新官,他脸庞青涩,见到荣国公时还有些紧张。
跟在他身后有四五个书生,几人一起向荣国公行礼之后,说明了来意。
“我们是明德学院的学子,如果不是世子庇佑,也没有我们的今天。世子对我们而言,宛若再生父母,还请国公容我等送他最后一程。”
这些进京赶考的书生出生贫寒,每天的衣食住行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他们还要留着钱找老师,买考题,还要买纸墨笔砚。
一旦没有上榜,或许要等五六年,或十几年才能攒够钱再次赴考,也有人再也没有了考试的机会。
荣逸成立了明德书院,面向所有男女学子开放,只需缴纳微薄的学费,他们就可以免费住宿,还可以获得名师指导。
这两年明德书院很多学生都成功上榜,踏入官场。荣逸资助他们后,却从未向他们索取回报。
很多以前斥责过荣逸或是受过他恩惠的人,拉着荣国公的手忏悔、感慨或感激涕零。
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