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了个皇位,值得吗?
吃过午饭,慕长生又带领大军开拔,回京。
如今,加上蔡彪的三万大军,慕长生已有十四万兵马,再加上降军,差不多有二十五万。
慕长生又将蔡彪三万兵马,延州全部五万人马,共八万,作为他的嫡系禁军,驻扎在离京十里处。
而投降的那十一万人马,打散编制分散到各军各营,而各军各营的主将主帅全部是他的心腹。
如此一来,慕长生如今不仅是皇帝,更是手握二十五大军的最高元帅。
大权在握,谁与争锋?
回了宫,慕长生又立马宣布撤藩。
大康境内所有王爷封地全部收归国有,从今往后,皇子授封后,留在京城,再无封地。
若是以前,必定会有无数人反对撤番,可如今,势力最大的几个藩王都已自尽身亡,且境内的乡兵已所剩无几……
他这决定,根本无人敢反抗。
何况,撤藩之后,不止藩王所有的身家财务要收归给皇帝的内帑。
从此以后,封地所有农户商户都要向户部纳税。
户部税收必然会大增,这对大康经济复苏有莫大的帮助。
如此种种益处,自然无人反对。
撤藩令之后,慕长生又当众宣布,立萧轼为皇后,立宝儿为储君。
立宝儿为储君还好,可立萧轼为皇后,这满朝文武百官,先是一阵目瞪口呆、鸦雀无声,随后又像炸了锅一般,人声鼎沸起来。
各种议论纷纷。
自然,大多是反对之声。
而反对的人几乎都是文官。
有些言辞还算温和:
“陛下,立萧士为皇后,此举不妥,望陛下三思。”
也有言辞犀利的:
“荒唐!男子岂能为后?”
“萧士狐媚惑主,不知廉耻……”
可慕长生一概不理,只冷眼看着他们,等群臣说得口干舌燥,说得筋疲力竭,他才冷声说道,“萧士才能卓绝,又心怀天下,心系百姓,与朕一路并肩作战,退燕军,与萧元垯谈判,为大康据理力争;战党项,指挥火炮营,以区区十几万对抗党项五十万,将党项赶出大康,收回失地,党项赔款纳贡;如今又助朕平定叛乱,屡立奇功,他的能力才识更在朕之上,不是他狐媚惑主,是朕心悦于他。朕与他本是患难夫妻,一路走来,相互相持,何为狐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