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皆穿红衣,称“赤军”。
次年往南唐虔州,据白云洞为根据地。后被南唐击败,被俘遇害。】
【永乐年号大约用了两年,准确来说是一年零三个月。】
【第三位是北宋农民起义首领方腊。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发动起义,在漆园中誓师。
旬日间,队伍发展到十万人。
于是,方腊自称“圣公”,改元“永乐”。
次年四月战败被俘,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121年10月6日)押送至汴梁处死。】
【永乐年号起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1月)止于宣和三年(1121年4月)】
【如果用虚岁来算,永乐年号用了两年。
但如果按实际来算,仅仅五个月。】
【前凉张重华的故事被记载在《晋书》。】
【而张遇贤的故事被记载在《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三卷》:
有神降于博罗县民家,与人言而不见其形,闾阎人往占吉凶,多验,县吏张遇贤事之甚谨。
时循州盗贼群起,莫于神,神大言曰:"张遇贤当为汝主。"
于是群帅共奉遇贤,称中天八国王。
改元永乐,置百官,攻掠海隅。】
【方腊的事最早是记载在《大宋宣和遗事》,这是一个讲史话本,说书人用的小说话本。
具体作者已经不可考,最早是宋代所作,元代有人或许往其中加了故事。
最后被清毕沅在自己撰写的《续资治通鉴》中所引用。】
【也是难为了文官们,翻阅浩瀚书海,从字缝里面找出永乐二字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查阅资料并没有记载究竟是谁或者哪一批人帮朱棣取的这个年号。】
【《翰林记》具体作者已经不可考,卷七记载:太宗即位,始拟用永清,后乃用永乐。】
【而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二记载:国朝年号永乐乃张重华、王则伪建,天顺乃元出帝旧号,前则兵后匆匆,后则事起仓卒,不暇详考。】
【具体怎么回事已经完全无法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坑了朱棣一手,并且朱棣就算事后反应过来也没办法改了。
改不仅违反了他爹的规定,并且相当于明着告诉天下,自己一个皇帝居然被文人阴了一手。
没办法,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吃个闷亏。】
————
大明应天府
文官们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陛下您现在就动手吧,按现在的程度,起码家里还能剩两口人,等讲完,怕是家里连活物都没有了。
朱元璋则是吩咐宫人去将晋书、资治通鉴齐齐找来。
又命人去民间询问是否有宣和遗事一书,或许民间可能不叫这个称呼,也许叫什么《大宋演义》、《宋徽宗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都有可能,全都找来。
这群该死的文人,这不是把老四当猴耍吗?
老四费心竭力的抹掉建文痕迹,人家不明着来,就给你一个永乐年号。
懂得人自然就懂了,哦,全是造反的人用的年号,国运还不长久。
果然还得是文人啊,骂人都不带脏字,不多读点书都不听不懂。
朱棣则是恶狠狠的盯着文人,永乐朝的文官我收拾不了,我还收拾不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