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名人大全百度百科 > 第15章 周悼王姬猛(第2页)

第15章 周悼王姬猛(第2页)

三、周景王离世与姬猛继位

1.周景王的临终安排

周景王在病重之际,内心对于王位继承的忧虑达到了顶点。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而太子人选的争议仍未解决,这让他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决策。

周景王最终决定托付大夫孟宾扶立庶子姬朝为新君。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姬朝聪慧过人,颇具才能,在王室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周景王认为他更有能力带领周王室走出困境。相比之下,他对姬猛的能力有所怀疑,担心姬猛无法胜任未来的王位。此外,周景王对姬朝的宠爱也是他做出这一决策的重要因素。他希望在自己死后,姬朝能够继承王位,延续周王室的统治。

为了确保姬朝能够顺利继位,周景王还计划铲除支持姬猛的大臣。以刘卷、单旗为代表的这批大臣,秉持着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坚决支持姬猛的太子地位。他们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是姬朝继位的最大障碍。周景王深知,如果不铲除这些大臣,姬朝的继位将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因此,他打算在自己临终前,安排孟宾等人将这些大臣一网打尽,为姬朝的继位扫清道路。

周景王做出这样的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目的。从周王室的长远利益考虑,他认为姬朝更有能力应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在东周乱世,诸侯纷争不断,周王室的权威日益衰落。姬朝的才能和威望或许能够带领周王室重振雄风,恢复往日的辉煌。而姬猛在他看来,可能缺乏足够的能力和魄力来应对这些挑战。

从个人情感方面来看,周景王对姬朝的宠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父亲,他希望自己喜爱的儿子能够继承王位,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这种情感上的偏向使得他在决策时更加倾向于姬朝。

然而,周景王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他还未来得及将这些安排付诸实施,就突然病逝了。他的离世使得整个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隐藏的矛盾也随之彻底爆发。孟宾不仅没有力量扶姬朝继位,反而被刘卷等支持姬猛的大臣杀害。一场围绕王位继承的激烈斗争就此展开,周王室也陷入了更加混乱和动荡的局面。

2.姬猛登基的过程

周景王的突然离世,让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周王室局势瞬间变得剑拔弩张。支持姬猛的贵族刘卷、单旗等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深知此时局势危急,必须果断采取措施,确保姬猛能够顺利登基。

周景王临终前托付大夫孟宾扶立姬朝,这对姬猛的继位构成了巨大威胁。刘卷和单旗意识到,要让姬猛登上王位,首先必须铲除孟宾这个障碍。于是,在周景王去世的同月,刘卷、单旗果断出手,将孟宾杀死。这一行动不仅消除了眼前的威胁,也向朝廷上下表明了他们支持姬猛的坚定决心。

杀死孟宾后,刘卷、单旗等人立即着手拥立姬猛为帝。他们凭借在朝廷中的势力和影响力,迅速召集了一批支持姬猛的大臣和贵族。在他们的号召下,这些人纷纷响应,聚集在姬猛身边,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

然而,姬猛的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姬朝得知周景王去世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不甘。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继承王位,于是决定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发动叛乱,争夺王位。这使得姬猛的登基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叛乱爆发后,刘卷被姬朝的势力打败,不得不逃走。单旗则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试图坚守阵地。但姬朝的党徒十分狡猾,他们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

就在姬猛陷入绝境之时,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前来救援。晋顷公之所以介入此事,一方面是出于维护周王室正统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诸侯中树立自己的威望。籍谈、荀跞率领的晋军战斗力强大,很快就打败了姬朝的徒众,救出了姬猛,并护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经过一番波折,姬猛在晋军的护送下回到了都城。在刘卷、单旗等大臣的拥护下,姬猛正式登基为帝,成为了周悼王。尽管登基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姬猛最终还是在支持他的势力的帮助下,成功登上了王位。然而,他面临的挑战并没有结束,王子朝之乱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周王室,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3.继位初期的局势

姬猛继位初期,周王室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部诸侯态度暧昧,这让他的统治充满了挑战。

朝廷内部,围绕王位继承的矛盾并未因姬猛的登基而平息。支持姬猛的刘卷、单旗等大臣与支持姬朝的势力之间的对立依然尖锐。姬朝虽叛乱暂时受挫,但他仍拥有一批追随者,这些人不甘心失败,在暗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朝廷之上,两派大臣时常在朝堂上发生激烈争吵,政治决策难以顺利推行。这种内部的纷争使得朝廷的行政效率低下,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来应对各种问题。同时,姬猛继位后大搞裁员,导致一大批百工、百官“下岗”,这些人对姬猛心怀不满,进一步加剧了朝廷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在外部,诸侯们对周王室的态度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们表面上尊重周王室的正统地位,毕竟周天子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另一方面,诸侯们又各自心怀鬼胎,都想在周王室的内乱中谋取利益。一些诸侯可能会支持姬猛,以显示自己维护正统的立场,从而在诸侯中树立威望;而另一些诸侯则可能暗中支持姬朝,希望通过扶持自己的势力来控制周王室,进而扩大自己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晋顷公虽然出兵救援了姬猛,但他的目的也并非完全出于对周王室的忠诚,更多的是为了在诸侯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为了稳定局势,姬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朝廷内部,他试图平衡各方势力,安抚支持姬朝的大臣,希望能够化解矛盾,实现朝廷的团结。他还重新启用了一些被裁员的百工、百官,以缓和他们的不满情绪。在外部,姬猛积极与诸侯进行沟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国,向诸侯们表明自己的统治意愿和决心,争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姬猛的这些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在朝廷内部,支持姬朝的势力依然顽固,他们对姬猛的安抚措施并不买账,继续在暗中策划叛乱。重新启用百工、百官也未能完全消除他们的不满,朝廷内部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外部,诸侯们大多采取观望态度,并没有给予姬猛实质性的支持。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周王室的稳定。因此,姬猛继位初期的局势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周王室依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四、王子朝之乱

1.内乱的起因

姬朝发动叛乱,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他个人的野心、对姬猛继位的不满以及背后支持势力的推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当时周王室复杂的政治背景紧密相连。

对王位的渴望是姬朝发动叛乱的内在驱动力。姬朝聪慧过人且颇具才能,在王室中拥有一定威望。他自认为有能力带领周王室走出困境,恢复往日的辉煌。周景王对他的宠爱,更让他觉得自己理应继承王位。然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姬猛成为太子并最终继位,这让姬朝的王位梦想破灭。他不甘心屈居人下,强烈的权力欲望促使他决心通过武力来争夺王位。

姬朝对姬猛继位的不满也是叛乱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姬猛能力平平,难以胜任君主之位。姬猛继位后大搞裁员,使得一大批百工、百官“下岗”,这一举措不仅破坏了周景王生前制定的改革大计,也损害了众多人的利益。姬朝认为姬猛的做法是对父亲遗愿的违背,是对周王室未来的不负责任。这种不满情绪在他心中不断积累,最终成为他发动叛乱的导火索。

背后支持势力的推动也为姬朝叛乱提供了重要动力。以王子朝之傅宾起为代表的一批大臣,认为姬朝更有能力带领周王室走出困境。他们在朝廷中积极活动,四处游说,试图说服其他大臣支持姬朝。这些大臣与姬朝利益相关,他们希望通过拥立姬朝,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和权力。在他们的鼓动和支持下,姬朝更加坚定了叛乱的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周王室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为姬朝叛乱提供了可乘之机。周景王时期,围绕太子人选的问题,大臣们形成了支持姬猛和支持姬朝的不同派系,双方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周景王的犹豫不决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使得朝廷内部的政治局势变得复杂和动荡。姬猛继位后,朝廷内部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反而更加尖锐。这种内部的混乱局面让姬朝看到了机会,他认为只要发动叛乱,就有可能推翻姬猛的统治,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此外,外部诸侯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姬朝的决策。诸侯们对周王室的内乱大多采取观望态度,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姬朝可能认为,在诸侯们尚未明确表态支持姬猛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如果他能够成功夺取王位,还可以借助诸侯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综上所述,姬朝发动叛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对王位的渴望、对姬猛继位的不满、背后支持势力的推动以及当时周王室复杂的政治背景,都促使他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这场叛乱不仅给周王室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进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和地位。

2.叛乱的爆发与发展

周悼王姬猛继位后,姬朝内心的不满和野心迅速膨胀,开始紧锣密鼓地集结力量,为叛乱做准备。他凭借自身在王室中的威望以及对父亲改革大计被破坏的“正义说辞”,吸引了一大批失去职位的旧官吏、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这些人或因裁员而心怀怨恨,或被姬朝描绘的美好蓝图所蛊惑,纷纷聚集在他的麾下。

在暗中积蓄力量的同时,姬朝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他深知支持姬猛的刘卷、单旗等人势力不容小觑,因此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袭击。终于,他等到了机会。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姬朝认为时机已成熟,果断下令发动叛乱。他率领着集结好的队伍,如同一股汹涌的暗流,迅速向王宫涌去。

叛乱爆发得十分突然,支持姬猛的势力一时间措手不及。刘卷仓促组织抵抗,但在姬朝精心策划的攻击下,很快就被打败,无奈之下只好逃走。单旗则保护着姬猛,匆忙躲进王宫内,试图凭借王宫的坚固防御坚守待援。然而,姬朝的党徒们十分狡猾。他们趁着深夜,利用对王宫地形的熟悉,潜入宫中。在一片混乱中,他们成功劫走了姬猛。单旗见状,奋力突围而逃,而姬朝的徒众则挟持着姬猛,紧追不舍。

此时的局势对姬猛极为不利,他仿佛陷入了一个黑暗的深渊,看不到一丝希望。但命运似乎并未将他彻底抛弃。晋顷公得知周王室发生内乱,姬猛被劫的消息后,出于维护周王室正统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决定派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